2023年,东平县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争创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为抓手,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部门单位学习实现了全覆盖。县委常委会会议学法、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进入常态化,全年安排专题及会前学法22次,举办法治专题讲座4期,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得到切实提升。二是统筹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成立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部署推进调度会7次,开展专项督察5次,建立“月检查月通报”机制,通报、整改法治建设领域问题76个,印发《法治政府创建工作简报》,推出“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局长谈’”栏目,并在县政府网站设立“法治建设”专栏,集中展示法治政府创建工作。三是压实法治建设工作职责。累计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委法治委员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会议16次,专题研究法治建设工作。印发《东平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开展2023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实现全覆盖。四是强化法治督察考核。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单位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列入全县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完成了对各乡镇(街道)的法治督察,进一步推动法治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二、立足政府职能转变,全面依法正确履职
一是全面加强政务服务水平。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举措,推动政务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打造网上办事服务区,构建便民服务新格局,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为优质、高效、便捷、贴心的政务服务。二是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公布电子证照“用证”事项清单1269项,依申请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99%,200余项业务实现自助终端24小时办理。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一窗受理”设置比例超过95%,“综合一件事”覆盖60多个行业领域,企业开办最快实现即时办结,全县行政许可事项环节总体审批效能提升60%以上。三是扎实开展法治助企活动。严格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创新实施“1+N”主题式服务模式,组织开展满意度、企业用工需求等主题走访活动6次,解决企业各类诉求130余个。
三、坚持科学民主,不断提升依法决策水平
一是实现规范性文件源头管控动态清理。落实《东平县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办法》,明确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内容和要求,实现涉企规范性文件源头把控。全年制发规范性文件3件,均按规定进行审核备案。二是扎实推进依法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东平县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列入2023年度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三是注重发挥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作用。出台工作指引,将政府法律顾问提出法律意见作为依法决策的重要程序。加强法律顾问、公职律师队伍建设,全县37个部门单位和14个乡镇(街道)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2023年法律顾问共参与处理各类涉法事务167件,提出法律咨询意见286条,有效防范了行政行为违法风险。
四、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探索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办法,健全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系,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对基层执法力量的统筹力度。二是推动行政执法方式创新。严格落实《关于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动态调整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一般违法行为减轻处罚事项清单,累计减免各类罚款150余万元。积极探索标签式监管、非现场监管,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单位利用无人机、视频监控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90余次。落实“企业宁静日”制度,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各行政执法部门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同比下降29.7%。三是锻造高素质行政执法队伍。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等制度,公示行政执法信息926条。规范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权,开展执法证年审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不予换发执法证。组织1500余名执法人员参加法治素养学习并开展测试,提升执法人员法治素养与依法行政能力。四是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对16个重点领域执法部门开展专项督查,评查案卷62件,反馈问题76个,并限期整改,倒逼执法部门规范执法。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有效整治了一批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顽瘴痼疾,提升了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执法水平。
五、强化制约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制约,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县人大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2023年累计办理人大议案建议89件,政协提案228件。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通过12345民生热线、县长信箱等各类渠道广泛倾听群众呼声,2023年1-11月累计办理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群众诉求55658件,综合满意率97.77%。健全完善行政应诉工作制度,严格执行“败诉预警”工作机制,全县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为100%,全县行政诉讼败诉率同比下降6.5%。
六、注重普治结合,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
一是创新打造普法新模式。探索打造了“视、声、网、景”四维沉浸式普法新模式,开播“讲案说法”“律师夜话·连线司法”“天天学法”“学‘典’明理”栏目,为群众讲案说法,现场解答群众热线咨询,覆盖全县80万群众。二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以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为抓手,创新实施“一格多员”共治模式,凝聚组团共治合力,有效破解基层网格工作中人少、点多、面广、事杂等难题,形成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治理构架,全面提高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三是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东平实践。加强信访工作,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积极整合基层治理资源,推动建立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全县716个村(社区)实现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2023年全县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120件,全部在镇村两级层面化解。四是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大力推行律师辅访制度,14名专业律师辅助乡镇(街道)接访86次,解答信访咨询170余件,化解信访积案12件。抓实法治乡村建设,开展“普法进乡村”“法律进大棚”活动80余次,解决法律问题37个,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设立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法律服务点,就近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法律帮助;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规范化管理,从源头上治理农村集体经济“微腐败”。
七、凝聚法治力量,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加大统筹法治建设力度,奏响“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时代合唱,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乐章。沿东平湖打造民法典主题公园、东平湖法治苑、戴村坝“人水法”文化苑、凤凰社区文化广场等21处法治文化阵地,帮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组建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律服务顾问团,整合司法行政资源,协调推进,提供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法律服务。围绕工程项目招投标等方面工作开展公证服务,为东平湖生态保护建设项目提供法律咨询,协助沿湖乡镇党委政府、相关责任单位等做好决议合法性、合同规范性审查,评估法律风险,避免决策失误。
八、运用法治思维,抓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
修订完善《东平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推广宣传《东平县9种常见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手册》,构建“横向到变、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自然灾害信息管理制度,健全防汛台风会商调度、预警发布和应急响应工作制度。开展多行业领域应急演练、规范强化应急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东平县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应急演练、工作培训,全县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规范适度。
九、提升能力素质,打造德才兼备的法治队伍
一是制定文件,明确用人导向。严格按照《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的要求,把能否有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二是任前考法,提高履职能力。开展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将任前考法工作作为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三是加强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将宪法、法律纳入科级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重点课程,推动提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带头学习法律、认真践行法律,组织372名“三类人员”法律素养考试,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水平。
十、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2023年,我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差距和不足,如各部门单位之间法治建设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不均衡、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还需更加规范、法律服务供给还需更加优化等等。下一步,东平县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及守法普法示范县为引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行政争议化解机制,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持续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东平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