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泰安市公证行业以深化公证机构改革为动力,深入推进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工作,推行“一个平台、一支队伍、一组模式、一套标准”,逐步形成司法辅助“泰安模式”。6月7日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新模式经验做法被《大众日报》刊登。
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司法辅助工作标准化运行。研究制定《泰安市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实施办法》,对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及相关要求做了系统规范,同时研究制定《公证参与送达标准化流程指引》《公证参与调解速裁标准化流程指引》等各项工作流程标准,使各项工作始终沿着规范、有序、高效的方向发展。
打造过硬团队,推进司法辅助工作走向专业化。组建速裁团队、执行团队、送达团队、法拍辅助团队4个团队。聘请38名律师、仲裁员、退休法官等具备法律职业资格或司法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加入团队,邀请22名人民调解员参与诉前、诉中调解。邀请员额法官为辅助人员采取授课、座谈等形式,提高辅助人员的业务能力,共举办培训班17期。
创新调解速裁模式,提升司法辅助工作质效。特邀公证调解员受法院委托,在员额法官的具体指导下,实行繁简分流、快慢分道、诉调联动、多元解纷等方式,代表法院依法进行调解。调解成功,法院进行司法确认;不具备调解或撤诉条件的,简单案件引入速裁程序,其他案件流转至各业务庭进行繁案精审。2024年,一审及二审调解纠纷26546件,平均调解成功率31%。其中市中院二审速裁团队承办了二审超过62%的民商事案件,调解纠纷5691件,22%以上的民商事案件实现调解结案,二审案件调解周期压缩到平均7天。
创新执前和解模式,达到“案结、事了、人和”。成立执前和解中心,将执行案件导入“分调裁”平台,公证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同意和解,在被执行人作出3个月内履行完毕的承诺后,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同意和解、和解不成功的,直接进入执行程序,达到“案结、事了、人和”。2024年,和解成功1125件,和解执行到案近亿元,和解成功率11%。
创新高效送达模式,有效解决“送达难”。采用集约化管理、区域化包片的送达模式,每个法院公证送达团队固定2名公证辅助人员负责电子送达及内勤工作,另外4名公证辅助人员分成2个送达小组,其余3人组成机动小分队。2024年,累计送达法律文书142563人次,有效解决了“送达难”问题。
创新法拍辅助集约模式,确保司法拍卖高效有序。创新公证参与网络司法辅助拍卖工作,公证负责拍卖物的保全清洁性检查,公示辅拍交接。2024年,共接收拍辅案件443件,拍卖成交214件,成交金额18600余万元,拍卖撤回、和解、以物抵债结案45件,其余案件都在有序处理中。
下一步,泰安市公证行业将继续推广经验做法,扩大司法辅助工作覆盖面,创新工作举措,不断提升司法辅助工作水平,在辅助审判、服务群众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