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媒体报道
大众日报: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
  • 发布时间:2018-04-18
  • 浏览次数:
  • 字号:【
  • 打印本页
  • 返回上一页
  •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涛 本报通讯员 郑晓

    3月15日,泰安市普法办下发通知,将在全市评选、命名首批“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和“全市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旨在推进城市法治文化进程。 这是泰安创新普法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近年来,泰安市司法局不断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搭建起一批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坚实载体,使群众通过形象直观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法治精神,接受法治熏陶,提升法治素养。

    公共场所变普法新阵地

    “这种形式挺好,游玩的同时还能学法,一举两得。”4月8日,正在南湖公园游玩的张女士看到周围到处是有关法治文化的石刻、雕塑,不免称赞道。
      这是泰安市普法办精心打造的南湖“法治文化公园”,它将法律常识、法治故事、法治人物、法治格言、案例解析等法治宣传知识,以石刻、雕塑、灯箱、壁画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让广大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到浓郁的法治文化气息,法治宣传效果进一步凸显。

    坚持以法治文化场所建设为突破口,推出一批具有泰安特色又符合时代特征的法治教育基地,是当地增强普法宣传效果、提升普法宣传水平的有效手段。

    截至目前,泰安已先后推出像岱岳区钢材市场法治宣传一条街,新泰市普法小广场,肥城市法治文化书屋,宁阳县大型法治教育警示基地,东平县水浒古镇法治文化景区等一批法治宣传教育阵地。

    这其中,由东平县投资40万元建设的“法治文化景区”,堪称普法宣传的典范。该普法阵地位于东平旅游中心的影视城西部,是进入东平湖湿地景区的必经之地,年可接待游客20万人次,人们可以在一边赏玩的同时一边接受法律熏陶。

    据了解,该景区已被命名为“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而在全市已有14家这样的单位和场所被评为全省“法治文化示范基地”和“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
    基层社区有了法律服务站

    在花园社区,每逢周五下午,便有律师走进社区会议室,与辖区居民面对面交流,接受咨询有关法律问题。这种交流机制,被冠之以一个很时尚的名词“律师会客厅”。

    “这个‘会客厅’很好,直接把服务送到家门口,省了俺不少事。”社区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

    前不久,她老伴被儿媳打伤,住院治疗花了4000多元,王女士气不过,要到法院告儿媳,结果反复折腾几次也没能立案。“幸好社区有这个律师会客厅,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王女士现在说起这件事还很激动,通过会客厅律师的帮助,终于在法院立了案,并打赢了官司,“儿媳妇赔了钱,还道了歉,我心里现在痛快了。”

    如今律师会客厅,不仅在花园社区存在,还作为典型辐射到了全市。目前,泰安已有141家律师会客厅,它们扎根社区,为百姓解答法律问题。

    实际上,这几年,泰安市司法局一直在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通过建立“律师会客厅”、“普法超市”、“公共法律服务站”,与统筹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有机融合,实现了普法“零距离”。

    如今,全市87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91个村(社区)设立司法行政工作室,为基层群众提供及时便利、专业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

    创新打造普法网络新格局

    为推进法治泰安建设进程,近年来,泰安市司法局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普法宣传平台,实施“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

    一方面将线下法治宣传活动与线上宣传推送结合,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各种平台进行宣传和报道。另一方面发挥新媒体扩散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形式丰富、互动性强等独特优势,增强法治宣传活力和动力,打造“互联网+法治宣传”阵地,形成“全媒体”法治宣传教育的新格局。

    宁阳县“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为龙头,融合司法行政各项职能,成立了宁阳县司法行政网络信息中心,以“互联网 ”为连接点, 建立网上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开设“查找律师”“申请法援”“预约公证”“法律咨询”等服务功能,将全县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所、法律援助中心、调解中心从实体搬上了虚拟空间。

    在肥城,当地司法部门加强普法网站和普法网络集群建设,突出抓好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据了解,肥城市各行政执法部门网站普遍开设了法治宣传教育窗口,设置了在线讲法、法治漫画、法治视频、条文解读、互动咨询等栏目,宣传部门法律法规,截至目前,已累计开设建立网上普法宣传栏目60余个。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