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详情

创新打造“新链调”调解品牌——新泰市“链条式”化解矛盾纠纷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5日    浏览次数: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今年以来,新泰市司法局创新打造“新链调”新泰调解品牌,最大限度整合法律咨询、人民调解、行政复议、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全力打造便民高效的“一站式”非诉纠纷调处中心,构建矛盾纠纷化解全流程闭环链条,实现“链条式”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取得明显成效。

一、多保障投入,“市、镇、村、网格”四级建链。新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诉纠纷调处工作,全方位强化组织保障,建立覆盖全域的调解组织链。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实施意见》,对非诉纠纷调处平台建设、运行机制、组织保障等作出全面安排,保证了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强化人力经费保障。市委编办批准设立了新泰市非诉纠纷调处服务中心,通过划拨事业编制与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配了27名工作人员。财政为非诉调处中心和各专业调解组织拨付了经费80万元。三是强化机制保障。建立非诉纠纷调处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构建起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格局,建立市、镇、村、网格四级联动调处网络。

二、多方式搭建平台,“线上+线下”“行业+专业”融链。融合“线上+线下”“行业+专业”,搭建服务平台。一是优化实体平台。建立了近千平的便民服务大厅,设有人工服务区和自助服务区,按照业务悬挂招牌,专人专岗。配备了专业调解室、听证室、仲裁庭等功能室。二是配套网络服务平台。设置多媒体触摸一体机,整合法律资源,为群众提供即时在线服务。建立了智慧调解系统,安装18平的LED显示屏,实现了中心与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远程可视化视频连接。三是全领域集结调解力量。将医调会、交调会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进行整合,集中到中心办公,由之前的“单兵作战”变为“集团作战”,专职调解员队伍实现了从“分散单一”到“集中多元”。同时,组建了160人的“调解专家库”和152人的“法律顾问库”,为纠纷调处工作提供专业支撑。

三、全流程进驻,引入仲裁服务延链。一是全力打造“一站式”仲裁法律服务。整建制引入仲裁服务,实现了在中心就能完成“立案-交费-开庭-结案”等所有仲裁业务的办理,打造集约高效、多元化解、便民利民、智慧精准的仲裁法律服务,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二是深度参与非诉矛盾纠纷化解。在中心设立了仲裁法律服务窗口和标准化仲裁庭,建立了仲裁员值班制度,选聘具有丰富法律知识和仲裁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打造“全流程”仲裁法律服务平台,积极融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心成立以来已办理仲裁案件93件,涉及金额1.2亿元。三是注重金融仲裁。与新泰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规范合同,引入仲裁条款,设立仲裁联络处。去年新泰农商银行的40多件信贷纠纷案件,通过说服调解,全部在非诉中心通过仲裁方式调解结案,取得了最佳效果。

四、多机制联动,“诉调+访调”强链。中心以便民高效化解纠纷为目标,畅通纠纷解决渠道,建立与诉讼、信访等法律渠道有机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运转机制,实现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一是全方位落实诉调对接。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法院诉讼与人民调解对接工作的实施方案》,对诉调对接的范围、流程等进行了系统规范。实行双向选派与资源共享,中心在法院派驻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法院在中心设立法官工作室办理法院业务,实现了非诉调处与诉讼程序的无缝衔接。二是全时空健全访调对接机制。强化纠纷化解相关部门的衔接配合,积极对接相关行业协会或者主管部门,构建协调合作机制。建立信访与非诉调处的协作配合机制,规范工作流程,依法化解信访事项。

今年以来,通过“一站式”非诉纠纷调处平台建设,实现了群众“只进一扇门、只跑一个地、事情能解决”,集约高效的便利化服务取得了越来越多群众的信赖,已接待服务群众4860人次,通过调解、复议、仲裁等途径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85件,群众满意度为100%,全市信访案件总量下降50%以上,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