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泰安市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外地经验
【东营】“三化”建设|东营:“三全”促“三化” 开创安置帮教工作新局面
  • 发布时间:2023-11-14
  • 浏览次数:
  • 字号:【
  • 打印本页
  • 返回上一页
  • 东营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司法厅“规范化正规化数字化”建设部署要求,聚力在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制约工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上下功夫,在创新理念思路、解决影响工作创新的现实问题上求突破,加快推进安置帮教机制建设,密织衔接管理网络,拓宽安置途径,提升帮扶质效,全市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安置帮教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全链条”抓组织协调,促进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坚持把做好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工作来抓。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出台《东营市安置帮教工作规范》,明确安置帮教工作制度机制、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和工作保障等内容,奠定全市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制度基础。同时,在各县区设立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镇街依托司法所设立安置帮教工作站,在村(社区)建立帮教小组,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安置帮教立体式工作网络,配齐配强专兼职工作人员,市县财政每年落实安置帮教专项经费,人、财、物等基础保障有力,持续夯实安置帮教工作根基。

    二是“全方位”抓社会保障,促进教育帮扶工作正规化。加大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力度,建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过渡性安置基地7处,依托企业建立安置帮教基地5处,全力打造安置帮教对象“中途之家”。建立并发挥特殊人群教育帮扶专家库作用,根据安置帮教人员需求开展教育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法规、劳动技能、就业创业、婚姻家庭、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多个方面,有效提高安置帮教对象的社会适应性。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的安置途径,对主动申请并符合条件的安置帮教人员,积极落实就业扶持、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政策。同时,教育引导安置帮教人员通过自谋职业、家庭就业、阶段性就业等灵活方式实现就业,鼓励安置帮教人员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就业。

    三是“全时空”抓安置帮扶,促进核查衔接工作数字化。严格落实安置帮教政策,建立司法行政与公安、人社、民政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镇(街道)、村(社区)衔接配合,共同落实帮教责任。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能,构建市、县(区)、镇(街道)三级安帮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内在册安置帮教人员“一人一档”建立台账,“一人一策”精准帮扶,系统形成“衔接-建档-安置-帮教-回访”一体化工作模式。畅通司法所与辖区派出所“两所联动”运行机制,对流动安置帮教人员实行户籍地和居住地安置帮教机构“两头包、双列管”制度,搭建动态管理基础信息互动平台。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建立统一的电子信息档案,将原有的帮教协议、安置帮教人员基本情况、帮教记录等各种纸质材料数字化,切实把安置帮教措施落到实处,实现“人数清,情况明”,不断提高安置帮教工作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