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政法要闻
【专项整治】岱岳区建立“四项机制” 推动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常态化制度化
  • 发布时间:2023-06-19
  • 浏览次数:
  • 字号:【
  • 打印本页
  • 返回上一页
  • 今年以来,岱岳区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践行执法为民理念,创新机制,规范流程,强力推进货车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净化辖区道路交通运输环境。



    建立路警联动机制,形成治超合力。与公安交警部门联合印发《岱岳区关于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超限超载治理交通、交警部门具体职责,形成“定期会商、信息共享、案件移交”协同模式,推行“肩并肩”和前后协同路警联合执法机制。建立东、西、南三个执法片区,采取定点+流动、白天+夜间相结合,加大巡查范围和频次,形成路面执法高压严管态势。积极参与省会经济圈交通运输联合执法行动,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百日攻坚”集中行动。今年以来,累计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241辆次、非法改装车辆68辆次,卸载转运货物6251.48吨,其中“百吨王”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货车38辆次。



    建立源头监管机制,推动关口前移。全面排查辖区砂石料场、钢材水泥等货物集散地,将货运量较大、容易发生货运车辆超限超载企业作为重点货运源头单位,通过技术监控、定期进驻巡查检查等方式,加强货运源头企业监管,从源头上遏制货车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提高治超执法工作效率。联合区发改、市场监管等21部门、单位印发《泰安市岱岳区落实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实施方案》,严格实施“一超四罚”、“执法+信用”模式,对多次违法货运车辆、货运车辆驾驶人、道路运输企业落实“黑名单”制度。约谈运输企业12家,停业整顿4家,94家运输企业、106名从业人员因违法违规经营录入信用平台。



    建立智能监控机制,强化科技引领。积极探索“精细化、智能化、全天候”引领下的交通运输执法新模式,不断提升执法精准度。在充分利用新104国道2处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基础上,结合路网结构、交通流量、货物运输现状等因素,在泰曲路润恒城新规划建设完成1处公路不停车超限检测点,实现了从传统治超向科技治超的跨越。今年以来,利用3个非现场执法点位,立案非现场案件2起,结案2起。



    建立包容执法机制,力度温度并存。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明确了“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推行了“先敬礼、再说理、后处理”的执法九字诀,对首次违反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且情节轻微的部分行为给予减免处罚,通过提示、警示、告诫等行政指导措施引导执法对象规范经营、守法经营,通过“宣传普法+柔性执法”,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在各违章处理窗口增设服务设施,为货车司机提供加水、饮水、常用药、如厕、充电、政策咨询、临时休息等7 项免费服务,最大限度营造良好的交通运输法制环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