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开展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三农”工作十分关心,赋予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大使命。近年来,肥城市以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为核心,着力破解农村土地碎片、产出不高、效率较低和劳动力缺乏、村集体“无钱办事”等问题,在安驾庄镇探索“一块田”改革,推进土地经营权向村集体流转,以村集体为主导构建农村土地经营新模式,打造“良田集中连片、农业绿色生态、农村整洁安宁、农民富裕安康”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相关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新闻30分》《朝闻天下》和《农民日报》《新华社山东要情动态》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二、推进措施
(一)尊重群众承包权,规划调出“一块田”。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将农村土地设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在依法保障“所有权在村集体、承包权在家庭”不变的前提下,由村集体牵头进行土地空间调整,引导经营权向村集体流转,形成规模适度、便于耕作、集约管理的“一块田”,确保村集体手里掌握一块不少于100亩的“当家田”。一是党员干部带头“调”。引导党员干部率先将土地流转到集体,鼓励承包村内土地200亩以上的党员干部主动向村集体流转至少50亩的土地经营权。二是规范引领大户“让”。在不与大户“争利”的前提下,引导土地承包合同即将到期的大户将土地分流流转给集体。三是政策吸引群众“转”。采取“土地租赁+二次分红”方式,土地租金不低于市场行情的价格,村集体从种植收入中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向流转土地的村民分红。四是项目整治全面“增”。借助高标准农田项目、占补平衡项目,实施土地整治,全镇确定2.16万亩发展“一块田”。目前,安驾庄镇已形成“南粮北果”种植格局,南部平原区村村“一块高产粮食田”,北部丘陵区村村“一块优质水果田”。
(二)突出集体经营权,用好做活“一块田”。经营权流转到村集体后,村集体依法严格土地用途使用,通过连片开发、因村施策,最大化发挥“一块田”的效益。一是自种自收模式。即班子强、干劲足的村,明确村“两委”干部负责“一块田”运营,平时聘用村民务工,在耕种、飞防等必要环节购买社会化服务。比如刘家颜子村,将种植大户撂荒后闲置的107亩地收归集体自营,种植小麦、玉米两季收入23万元,去除地租和购买服务费用,每亩地年纯收入785元,再加上地力补贴172元/亩、秸秆回收170元/亩,每亩地纯利润达到1127元,集体年增收12万元。二是服务托管模式。即“一块田”面积较大的村,与实力强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签订“土地托管”协议,除供种、售粮两环节外,其他环节均由该服务组织托管。比如洼里村4300多亩地,将其中的328亩托管给省农科院、山农大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了无人农场、良种繁育基地,实现了育好种、种好粮、多增收;采用托管模式的村还有红庙埠、安庄村等36个,预计面积7256亩。三是契约定产模式。即经营管理能力弱的村,集体将“一块田”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同时设置粮食产量“保底线”,每亩地粮食产量达到“保底线”,村级不仅全额支付管护服务费,而且产量超出部分向服务组织分红,如果未达到“保底线”,扣除一定服务费。比如北赵村,约定小麦、玉米保底亩产1000斤、1100斤,管护费用1360元,如果低于这个产量,则从管护费中扣除,这样保证一亩地纯收入601元,再加上国家补贴172元,每亩地能保证收入773元,集体增收47.92万元。
(三)保障土地收益权,跟进提升“一块田”。一是“现代化”种植。高产良种、“减垄增地”、“水肥一体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先进农技模式在“一块田”中得到优先使用;全面推广“机器换人”,大型拖拉机、精密播种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高效农机具保有量持续增加。成立镇级现代农业发展公司,深化与山东华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种业龙头企业合作,为村级“一块田”提供良种供应、粮食收储等服务。二是“公司化”管理。为避免村集体经营土地出现“大锅饭”问题,借鉴公司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村集体经营土地的收支情况实行单独核算、专账管理,统一纳入“村账镇管”;村党组织书记是村集体土地经营管理“第一责任人”,既是“董事长”又是“总经理”;从本村村民中选聘一名种田能手,担任“生产经理”;村报账员担任“财务经理”。三是“民主化”监督。村集体经营土地实行年度生产计划和预决算报告制度,作为村级重大事项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管理,纳入党组织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创新“一壶茶”议事法,设立“一壶茶”议事厅,让干部群众在喝茶间交流思想、沟通问题、探讨改革,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镇纪委、组织、司法、经管等部门履行监督职责,对重要合同、大额支出严格审查,防控廉洁风险,保障村集体“一块田”经营模式持续健康发展。
三、实际成效
实现“一个增加”。落实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持续攀升。安驾庄镇先后完成减垄增地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一块田”玉米亩产可达800公斤,今年秋粮亩产有望增加50至100公斤,加快单季向“吨粮田”迈进。全国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暨高产新品种观摩会、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现场会、全省减垄增地现场会先后在肥城召开。实现“两个增收”。村集体增收,今年7月份安驾庄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合计2069.8万元,同比增长54.3%,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个;群众增收,主要包括租金、分红、务工收入,每年土地租金由600元/亩提高到900元/亩。以朱家颜子村为例,2023年全村共63户参与分红121100元,最高分到3150元。实现“三个提升”。获得感提升,村集体增加收入后,探索实施“一块田”养老,开办5家幸福食堂,搭配一键通和代办员、网格员服务,真正实现了老人家门口养老。幸福感提升,有的村在抓好环境卫生整治的同时,利用闲置院落精心打造休闲小院,村民可到休闲小院喝茶聊天、打牌下棋,乡村“人情味”更加浓厚;有的村还建设了历史博物馆,让进城的人不忘乡愁、牢记根脉。满意度提升,以“一块田”为抓手,镇村干部干在一线,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对镇村党组织满意度不断提升,“12345”民生服务热线满意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