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结合“月读一书”的活动要求,市司法局持续开展“好书我来讲”读书荐书交流活动,鼓励优秀党员干部走上讲台分享交流读书体会。本月推出“月读一书”栏目第九期,供学习参考。

推荐书目一:《长安的荔枝》
作者简介:马伯庸,作家。原名马力,满族,出生于1980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得主。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探索。代表作:《长安的荔枝》《大医》《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等。作品简介:《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备受好评的历史小说,这本书从一个小人物李善德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他被迫接下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将岭南荔枝新鲜递运至长安,作为生辰礼上供给贵妃娘娘。李善德带着这个使命,从长安出发,一个人一匹马,跨越四千六百里,经过无数次失败,尝试,再失败,再尝试,最终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作者用9万字让我们看到了一骑红尘而来的细枝末节,以及颗颗荔枝背后的血汗泪水和辛酸无奈。当遇到困难时,是无奈地接受命运地安排,还是奋起抵抗,打破命运的桎梏,把灾难变成幸运?文中李善德选择了运用自己的算数所长,研究荔枝相关的书籍,拼尽全力去试验。因为他说,就算失败,他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我想,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妨全力以赴,逼迫自己一把,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书中还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李善德在完成任务后,在经历了这一路百姓的不易,了解了贵妃吃到荔枝的快乐背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后,他没有加官进爵,安心享乐,而是不愿自己变成自己厌恶的人。他遵从自己的本心,不畏权势地为民发声。他夫人形容他,“虽然笨拙,胆小,窝囊,可一定会豁出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人生在世,还是应该不忘初心,保留内心的善良,保有让自己坚持的底线!读完这本书,会让我们对人生有很多新的领悟。比如,在面对困难时如何抉择,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何自处。相信大家读完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作者简介:兰小欢,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曾任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战略与研究总监。主要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的政治经济等。作品简介:《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兰小欢教授多年教学与研究内容的凝练。本书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以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于对改革历程与社会矛盾的回顾与分析,作者也在书中对当前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转型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把握。1.脉络清晰,内容详实。作者以“经济中的政府”与“政府中的经济”为视角,以清晰的发展脉络分析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历史背景和决策逻辑,较短篇幅融入了大量的热点问题、前沿研究成果和对策思路;2.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本书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体系与技术细节,而是脱胎于课程讲稿凝练为书本,可谓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对非专业的读者来说,可以借助本书搭建起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大致理解;3.直面问题,信念坚定。正如兰小欢教授所说,“实事求是”不会过时。全书不仅有“让我们骄傲的繁华”,也摆明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困难。同时,本书始终传递出一种朴素的信念:相信中国会更好。
作者简介:作者刘桂芳、张健、陈凤滨,因为是军方的人,所以没有他们的详细资料。作品简介:本书是在总结我军指挥自动化建设的历史,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充分借鉴外军指挥自动化建设与应用的基础上编写的,共12个章节,简要介绍了现代战争的指挥形态,比较适合业余军事爱好者。推荐理由:1、近几年国际形势不容乐观,境外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很多预备役已经收到通知从明年开始要参加军事训练。2、局里军迷比较多,这本书简要介绍一下现代战争的形态。